作者: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23 09:48
1990年9月,鄄城縣董口鎮董口村,村民戴光榮家翻蓋舊房。在屋頂的房梁上,他發現一卷已經泛黃的絲綿紙。打開一看,禁不住失聲大叫。
四張絲綿紙上,清清楚楚地記載著一個叫李鳳英的人的革命經歷:
李鳳英,八路軍鄄西辦事處偵察員。1945年初,其擔任姐妹團團長時,為掩護鄧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和其他領導同志的夫人過黃河,帶領姐妹團成員扎草人、放煙火,吸引敵人的注意力,使她們順利渡河;
1946年10月,鄄城高魁莊戰斗,化名孫小紅,深入敵穴,準確摸清了敵情,確保主力部隊全殲敵人;
1947年,在鄄城董口鎮西張莊被捕,被敵人捅了三刀。在昏死了一天一夜之后,被救回了部隊;參加大小戰斗上百次,英勇無比,多次受傷,被譽為 “鄄西女英雄”??h長郭文齋批準她為一等殘疾?!?/p>
這份“革命證明”,由當時的縣委書記陳忠南親自撰寫,上面蓋著鄄城縣人民政府的大紅色印章。
村民們吃驚地瞪大了眼睛:李鳳英?就是在食品站收豬的那個李鳳英嗎?就是靠撿垃圾照顧孤寡老人和孤兒棄兒的那個老太太嗎? 鎮政府派人來到李鳳英的家。
李鳳英接過絲綿紙看了看,淡然一笑,說:“這是部隊給我的功勞簿,我都忘了放哪里了?!?/p>
綿紙不言, 文字無聲,但這些珍貴的材料,卻載錄了老人奉獻的一生。
小時候,祖母領著她從河南一路乞討來到山東鄄城。1942年,祖母被敵機炸死,留下11歲的李鳳英。
身處異鄉,舉目無親,八路軍鄄西辦事處收留了她。李鳳英曾跟隨部隊走南闖北,也曾被寄養到百姓家里,稍大一點兒,她就參加了革命工作。
1947年底,李鳳英在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,后又感染傷寒。部隊轉戰時,將仍處在昏迷中的她托付給了鄄城董口鎮西張莊的姬殿榮老人。
李鳳英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五年。姬殿榮、姬德訓幾位老人像對親閨女一樣伺候她,為她買藥治病,幾次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。
這期間,知情的戰友要南下了,看到她仍然昏迷不醒,就請時任縣長郭文齋、縣委書記陳忠南為她寫了功勞簿和簡歷證明。
李鳳英傷愈,部隊早已南下。李鳳英感念鄄城百姓的養育之恩,決心留下,好好報答。
1953年,李鳳英與姬全喜結為夫妻。她收起功勞簿,認下看護她的老人姬殿榮、姬德訓為義父,擔起了做女兒的責任。
李鳳英在鄉食品站找到一份工作。一天她外出收豬,聽說村里有位叫李金花的老大娘,喪夫喪子,十分可憐,她就把老人接到自家來。
1967年,李鳳英在玉米地里拾到一個被遺棄的男孩。孩子因病染上破傷風,已奄奄一息。李鳳英把孩子帶回家,視若己出,起名姬建義。
為給孩子看病,李鳳英幾乎賣掉了家里所有可賣的東西,包括她藏有功勞簿的那間房子。整整8年,姬建義的病才痊愈。
幾十年間,李鳳英在鄄城董口鎮贍養了18位老人,收養照顧了11位棄兒、孤兒。她把自己的家,當成了敬老院和孤兒院?! ?/p>
李鳳英在食品站的工資只有27元,生活窘迫,入不敷出。秋天,她拾楊樹葉;冬天,她拾糞撿垃圾,沒睡過一個囫圇覺。她甚至很少能吃頓飽飯,一點一滴都省給了老人和孩子。
直到她賣掉的房子被新房主拆除,女英雄的事跡才重又傳開。部隊領導、曾經的戰友紛紛為她寫來證明,她卻淡然處之,從沒向政府、向組織提任何要求。1992年當地有關部門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,恢復了李鳳英的干部身份,為她辦了離休手續。
第一個月領到85元的離休金,李鳳英感慨道:“太多了!”
有人說:“老人家,您是打天下的英雄,早就應該享受坐天下的待遇了?!崩铠P英淡然一笑,說:“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,活著,我已知足?!?/p>
1998年,李鳳英把自己珍藏了幾十年的革命文物,悉數捐獻給了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。
辛云霞